根據《鋼鐵行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要求,立足現有龍頭企業實施整合以及推動建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鋼鐵企業,支持以鋼鐵為主導產業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
另外,據2016年9月國務院發布,針對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46號文件設定的總目標,2025年,鋼鐵產業產量的60%至70%將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內,其中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3家至4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6家至8家。
如果依照上述要求,目前8000萬噸級以上的僅有中國寶武,也就是說該級別的鋼企還差2到3家,因此,中國寶武擴圍只是一個開始。
相對于央企之間的合并,河北、江蘇、山西等多地曾相繼出臺鋼鐵行業發展相關規劃目標。其中,截至2020年,河北省鋼鐵企業將形成“2310”產業格局,包括2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3家地方實力企業,10家特色鋼企;江蘇積極形成“134”格局;山西計劃從目前的27家減少至10家;四川力爭建成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千萬噸級骨干鋼鐵集團,總產值達3500億元。
仝琳向記者表示,鋼鐵行業具有周期性,幾年來,隨著供給側改革政策紅利提振鋼材市場,使得鋼鐵企業負債大幅度下降,這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了溫床,而《規劃》著力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內完善鋼鐵布局調整格局以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了契機。同時,市場機制作用下,從2016年開始,鋼鐵價格穩中向好,鋼鐵企業也借勢賺了個缽滿盆滿,這為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曾經有很多人質疑過寶武合并,認為一旦市場發生變化,船大難掉頭,但是現在看來卻恰恰相反,寶武之間的合并是成功的,為國內鋼企合并提供了借鑒的樣本?!睆垙娤蛴浾弑硎?,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合并,目前我國仍然是市場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但是我國鋼鐵是大而不強。
張強解釋稱,之所以說大而不強,是因為我國鋼鐵在特鋼方面還有待于提升,例如航母等一些高端特鋼,目前的技術仍然是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掌握,我國的鋼鐵技術還有待于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我國鋼企大多只看重基礎建設對粗鋼的需求,忽視了對高端鋼材長期研發投入。
進入“大鋼企時代”之后,例如寶武之間的合并國內將誕生少數“巨無霸”鋼企,這些鋼企會對重組之前的鋼企重新進行定位,避免區域內之間的競爭?!氨热缯f,合并之后,有專門生產粗鋼的,有專門生產特鋼的,當然也有專門搞研發的,從而增強了國內鋼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張強認為,在鋼企行業不管是央企、國企或者是民營企業,兼并重組都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