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
對于盧柯的獲獎評語寫道: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系。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
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天天。盧柯團隊發突然的潤體乳現,在金屬銅中引入高密度納米孿晶界面,可使純銅的強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同時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電導率(與高純無氧銅相當),獲得了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銅。
這個發現突破了強度-導電性倒置關系并開拓了納米金屬材料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納米孿晶強化原理已經在多種金屬、合金、化合物、半導體、陶瓷和金剛石中得到驗證和應用,成為具有普適性的材料i強化原理。
盧柯團隊還發現了金屬的梯度納米結構及其獨特的強化機制。梯度納米結構可有效抑制應變集中,實現應變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優于普通粗晶結構。具有梯度納米結構的純銅樣品其強度較普通粗晶銅高一倍,同時拉伸塑性不變,也突破了傳統強化機制的強度-塑性倒置關系, 被應用在工業界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公開資料顯示,盧柯,196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另外,身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的盧柯還于2018年10月當選為遼寧省副省長。新華社2018年3月曾刊文介紹盧柯:16歲上大學,30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生導師,38歲被增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最近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這就是盧柯。職業科學家,是他的自我定位。
新華社文章介紹:扎根東北的盧柯,十分關注當地的振興發展:“對遼寧來說,全省工業增加值的三分之二來自與材料關系密切的裝備制造、冶金、化工三大行業。我們要促進原創,要補基礎,從整個科學基礎、技術基礎補起,從根上抓起,努力把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建成世界級高水平的研究平臺?!?/p>
盡管早早成名,盧柯仍然堅持在一線研究、教學。盧柯認為,科學研究是興趣驅動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藝術,理想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動力。這些年,他都會給每一位畢業生送一本名叫《博士還不夠》的書,告誡學生,從博士到科學家,路還很長。
另外,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身為遼寧省副省長的盧柯也奮戰在第一線。
7月23日晚,大連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大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九次集中發布。就目前大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大連發布 微博消息:副省長盧柯7月22日攜省疾控中心專家組專程來連指導防控工作,親自現場部署指揮,同時省衛生健康委組建了50人流調隊伍、10人消毒隊伍和8支核酸檢測隊伍,馳援大連疫情防控工作。(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