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下專利數據來源于科睿唯安全球專利數據庫incoPat,檢索時間范圍為2023年1月1日前的公開專利,檢索主題為模具制造的3D打印技術,構成的檢索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模具制造的3D打印技術檢索要素
通過檢索要素表構建和調整檢索式,在專利數據庫進行檢索,并對得到的結果進行機械去噪和人工去噪,最終得到與主題相關的專利數據6 273條,申請號合并后5 081件,構建了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的專利數據庫,基于該數據庫對全球模具制造3D打印技術進行專利分析。
2 模具制造3D打印技術專利分析
2.1 申請趨勢分析
基于構建的專利數據庫,對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應用的全球專利申請趨勢進行分析。圖1所示為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專利申請趨勢,模具制造領域采用3D打印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
圖1 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全球專利申請趨勢
(1)技術萌芽期(1993-1998年)。3D打印起源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末,3D打印技術實現根本性發展,誕生了光固化技術、分層實體制造技術、粉末激光燒結技術、熔融沉積制造技術和噴頭打印技術,全球專利申請量為54件。這一階段的專利申請主要在美國、世界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澳大利亞、日本和加拿大,其中美國的申請量位居全球之首。麻省理工學院于1993年申請的專利WO9412284A1,該專利在世界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加拿大申請了多項同族專利,公開了一種3D打印用于金屬鑄件的陶瓷模的技術;美國3D Systems公司以專利WO9711835A2為專利族在全球布局了8件專利,公開了以熱光固化快速成型、熔融沉積建模和選擇性沉積建模系統構建的3D建模系統。
(2)技術發展期(1999-2013年)。這一階段的全球專利總申請量為518件,約是前一階段申請量的9.6倍,且除美國之外,中國、韓國、德國和日本的專利申請量都在逐漸增長,專利遍布全球。其中,美國96件,中國78件,韓國21件,日本31件,世界知識產權局61件,歐洲專利局70件。在申請量排名前五的申請人中,美國Stratasys公司和3D Systems公司位列第一、二位,主要開展熔融沉積成型和選擇性沉積建模技術的研究;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位列第三位,主要集中在選擇性激光燒結和熔融沉積建模成型技術的研究,推動了德國選擇性激光熔化增材制造裝備的成功研制;中國華中科技大學位列第四位,公開了具有隨形冷卻流道的注塑模具鑲塊的快速制造方法、選擇性激光燒結快速直接制造注塑模具的方法等專利;排名第五的丹麥3Shape公司公開了3D打印成型技術在個人設備用定制軟部件制造的應用。
(3)技術快速增長期(2014-至今),這一階段3D打印技術在全球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這期間專利總申請量達到4 502件,超過前兩個時期申請量總和的7倍,中國的申請量(2 216件)位列第一、其次是美國(422件)、世界知識產權局(371件)、歐洲專利局(331件)、韓國(281件)、日本(231件)。從圖1可以看出,中國專利的申請量增長最迅速,總申請量由上一階段的78件增長到2 216件;其次為韓國,申請量達到281件,是上一階段的13倍;日本申請量為237件,是上一階段的7倍;世界知識產權局的申請量為371件,是上一階段的6倍;歐洲專利局申請量為331件,是上一階段的4倍;美國總申請量為422件,是上一階段的4倍。
2.2 全球專利地域分布及專利有效性分析
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全球專利地域分布及專利有效性如圖2、圖3所示,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六為中國、美國、歐洲專利局、世界知識產權局、韓國、日本,其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專利申請總量占總申請量的83.63%。在專利有效性中,全球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有效專利占有率為42.75%,排名前六的國家或地區的有效專利和失效專利分別為2 269件、907件,分別占其申請總量的53.40%、21.39%。
圖2 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應用中全球專利地域分布
圖3 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中應用全球專利有效性
2.3 技術構成分析
利用國際專利分類號IPC對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構成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以了解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覆蓋的技術類別以及各技術分支的創新熱度。圖4所示展示了排名前10的IPC小類,分別為B33Y(2 597件,51.11%)、B29C (2 300件,45.27%)、B22F(903件,17.77%)、B22C(886件,17.44%)、B22D(390件,7.68%)、B28B(352件,6.93%)、C04B(217件,4.27%)、A61C(209件,4.11%)、B29L(192件,3.78%)、C22C(183件,3.60%)。中國排名前10的IPC小類:B33Y(1 333件,58.08%)、B29C(916件,39.91%)、B22C(487件,21.22%)、B22F(411件,17.91%)、B22D(193件,8.41%)、B28B(137件,5.97%)、B29L(108件,4.71%)、C04B(87件,3.79%)、C22C(87件,3.79%)、A61C(67件,2.92%)。
圖4 模具制造領域用3D打印技術專利構成
表2所示展示了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應用專利排名前10的IPC分類號,通過排名可以看出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的全球專利和中國專利主要集中在B33Y增材制造技術方面,其次為B29C、B22F、B22C、B22D等領域,主要針對塑料成型、金屬粉末成型、鑄造成型等方面,占比均超過10%。中國與全球關注的技術熱點不同的是:全球專利對于牙科模具3D打印技術的關注熱點較高,主要原因是全球牙科巨頭義獲嘉·偉瓦登特(Ivoclar Vivadent)公司、美國Dentsply公司在全球的專利布局;而中國在塑料成型B29L領域的關注度相對全球要高,源于主要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在這方面的技術研究。
表2 3D打印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應用專利排名前10的IPC分類號
2.4 主要申請人分析
在全球排名前10的申請人中(見圖5),位列第1、3、5位的均為美國企業,分別為通用電氣公司、Stratasys公司、3D Systems公司。其中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以69件專利位居榜首,主要關注增材制造、金屬粉末加工領域的研究;Stratasys公司主要關注熔融沉積技術的研究;3D Systems公司主要關注在選擇性激光熔融技術的研究。位列第4、7、8、9位的是德國企業,分別是Voxeljet公司、Siemens公司、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公司、Flc Flowcastings公司。Voxeljet公司主要關注水溶性鑄模制造模制品技術;Siemens公司主要開展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在陶瓷模具制造的應用研究;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公司開展了選擇性激光熔化方法在車輛輪胎硫化模具的制備研究;Flc Flowcastings公司主要開展3D打印技術在熔模鑄造中的應用研究。位列第2、10位的來自中國,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東莞市康銘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是排名前10申請人中唯一的高等院校,其在中國申請了29件專利,在國外申請了5件專利,分別為2018年在美國申請2件專利(US9302338B2、US10946448B2)、2011年、2015年、2017年在世界知識產權局申請3件專利(WO2011127798A1、WO2015185001A1、WO2018091000A1);東莞市康銘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排名前10的申請人中唯一未在國外布局相關專利的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