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在CCMT2018展會上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秦珂做了“中國模具產業與現代制造業共依共存共發展”的主題報告,涉及模具市場情況、模具裝備情況以及模具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及其對裝備的需求等。
模具創新與技術進步步伐加快,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形帶動了模具新結構、新產品,技術創新驅動特征明顯,模具產業創新已從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的新階段。精細化、自動化、信息化、一體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行業提質增效和優化升級,模具產品將繼續向大型、精密、高性能、集成化方向發展。
模具制造對自身及裝備應用提出新的要求,通過設備利用率評價、人工干涉評價、協同評價、產品品質評價等,模具加工正在向高精度、高效率方向發展。在模具制造方面,追求非標產品的模塊化、標準化技術規范和流程管理,努力實現精準管控、智能監控、穩定生產和質測合一。
模具企業已針對模具制造裝備提出了應用層面的指標性要求:①提高設備利用率、人機配比逐級優化;②基準、知識庫管理,零件化、模塊化制造;③加工單元自動化;④大量專用設備投入模具制造,如多軸多路徑化智能專用設備;⑤實施制造過程控制和結果管理。
新加坡是一個只有300萬人口的小國,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政府重視和支持精密模具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政策,使模具工業得到快速增長,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加坡擁有各種類型模具以及精密加工相關企業超過1000多家,模具年產值超過45億人民幣,在亞洲模具業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和作用。模具企業中上市的有10多家。新加坡65%以上企業生產的模具都是為IT電子相關產業配套的,生產的模具不是大型的,但都是高精密、高水平的模具。新加坡模具企業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框架/封裝模具、五金沖壓模具、塑膠模具、硅橡膠模具等領域。
澳大利亞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而且今后幾年還有繼續增長的勢頭。但是作為基礎工業的模具制造業,尤其是沖壓模具的制造能力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急需從國外進口沖壓模具制造技術和能力,而中國模具業在這方面恰好有較大的優勢,市場前景看好。
澳大利亞汽車模具設計制造所用的軟件多為ug、pro-e、catia和euclid,與中國模具企業用的軟件基本相同,可以共享,cae分析軟件和模擬成型分析軟件都有相似之處。這為我們開展中外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澳大利亞模具協會、阿德萊德模辦、墨爾本模協都對中國模具市場和制造企業寄予很大希望。這將為中國向澳大利亞出口模具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