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切削溫度的提高,干式切削時鐵屑顏色的變化規律為:銀白色→淡黃色→暗黃色→絳紅色→暗藍色→藍色→藍灰色→灰白色→紫黑色。溫度變化可從約200℃上升到500℃以上。
鐵屑顏色變化的過程也就是切削過程中所消耗的功的絕大部分轉換成切削熱的過程,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刀具損耗(鋒利-鈍化-劇烈鈍化-報廢)過程(無積屑瘤時)注意我們通常所說的切削溫度是指平均溫度。
切屑顏色與切削溫度關系:
銀白色:<200℃以下
淡黃色:≈220℃
深藍色:≈300℃
淡灰色:≈400℃
深紫黑色:>500℃
切屑顏色為藍或藍紫色時較為合理,如果銀白或黃色,則未充分發揮效率,如果藍灰則切削用量太大。使用高速鋼刀具,則屑為銀白和微黃為宜,如果屑藍則要減小轉速或進給。
世界上第一把玉米銑刀
1889年,英格索爾公司的創始人,瑞典移民英格索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把螺旋(玉米)銑刀。從圖片上可以看出來,這把銑刀是將刀粒均勻鑲嵌在圓筒狀的橡木刀體上,結構和現在的玉米銑刀非常相似。這種突破性的設計也獲得了當時的美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