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光中注意事項如下:
(1)當一新模腔開始加工時,應先檢查工件表面,用煤油清洗干凈表面,使油石面不會粘上污物導致失去切削的功能。
(2)研粗紋時要按先難后易的順序進行,特別一些難研的死角,較深底部要先研,最后是側面和大平面。
(3)部分工件可能有多件組拼在一起研光,要先分別研單個工件的粗紋或火花紋,后將所有工件拼齊研至平滑。
(4)大平面或側平面的工件,用油石研去粗紋后再用平直的鋼片做透光檢測,檢查是否有不平或倒扣的不良情況出現,如有倒扣則會導致制件脫模困難或制件拉傷。
(5)為防止模具工件研出倒扣或有一些貼合面需保護的情況,可用鋸片粘貼或用砂紙貼在邊上,這樣可得到理想的保護效果。
(6)研模具平面用前后拉動,拖動油石的柄盡量放平,不要超出25°,因斜度太大,力由上向下沖,易導致研出很多粗紋在工件上。
(7)如果工件的平面用銅片或竹片壓著砂紙拋光,砂紙不應大過工具面積,否則會研到不應研的地方。
(8)盡量不要用打磨機修分模面,因砂輪頭修整的分模面比較粗糙以及有波浪高低不平,如必要用時,必須將砂輪頭粘修至同心度平衡。
(9)研磨的工具形狀應跟模具的表面形狀接近一致,這樣才能確保工件不被研變形。
七.如何解決拋光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拋光過度
在日常拋光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拋光過度”,就是指拋光的時間越長,模具表面的質量就越差。發生拋光過度有二種現象:即是“橘皮”和“點蝕”。拋光過度多發生于機械拋光。
2.工件出現“橘皮”的原因
不規則粗糙的表面被稱為“橘皮”,產生“橘皮”有許多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表面過熱或滲碳過度而引起,拋光壓力過大及拋光時間過長是產生“橘皮”的主要原因。比如:拋光輪拋光,拋光輪產生的熱量會很容易造成“橘皮”。較硬的鋼材能承受的拋光壓力會大一些,相對較軟的鋼材容易發生拋光過度,研究證明產生拋光過度的時間會因鋼材的硬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3.消除工件“橘皮”的措施
當發現表面質量拋得不好時,許多人就會增加拋光的壓力和延長拋光的時間,這種作法往往會使表面的質量變得更差。
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去補救:
(1)把有缺陷的表面去除,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號略粗一級,然后進行研磨,拋光的力度要比先前的低一些。
(2)以低于回火溫度25℃的溫度進行應力消除,在拋光前使用最細的砂號進行研磨,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最后以較輕的力度進行拋光。
4.工件表面“點蝕”形成的原因
由于在鋼材中有些非金屬的雜質,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拋光過程中從鋼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點蝕,產生“點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拋光的壓力過大,拋光時間過長。
(2)鋼材的純凈度不夠,硬性雜質的含量高。
(3)模具表面生銹。
(4)黑皮料未清除。
5.消除工件點蝕的措施
(1)小心地將表面重新研磨,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級,采用軟質及削銳的油石進行最后步驟的研磨才再進行拋光程序。
(2)當砂粒尺寸小于1mm應避免采用最軟的拋光工具。
(3)盡可能采用最短的拋光時間和最小的拋光力度。
結束語:模具制造過程中型腔的拋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關系到模具的質量和壽命,也決定制品質量的好壞。掌握拋光的工作原理和工藝過程,選擇合理的拋光方法,可以提高模具質量和壽命,進而提高制品的質量。
參考閱讀模具拋光其他內容:《模具拋光如何做到好的效果》《模具拋光產生波浪紋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