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皮紋的概念要素
皮紋是指生于生物表皮的天然紋路,通常指在人類或其他動物如牛、鹿、鱷魚等皮膚表面自然的紋路;也可泛指在植物如樹木表皮、斷面、葉片等表面的紋理;隨著現代設計概念的擴展,發展到其他天然或人工物品表面的紋理,如石材紋路、織物紋路、電火花紋路等。
動物皮紋
植物皮紋
其他皮紋
本文中的“皮紋”,即是指塑料產品表面的紋飾。塑料產品由于材質不同,表面的排列、組織、構造不同,因而產生粗糙、光滑、軟硬感,表現為皮紋不同。
1.1皮紋按風格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特征性
指紋路單元的形狀可以用幾何形態或象形形態來描述。常見形態如線狀、塊狀、線塊結合和荔枝形狀等等,如圖1皮紋單元的塊狀結構。紋路單元的形狀大小、方向、排列組合方向和單元組合的疏密程度都對皮紋的宏觀風格有重要影響。
方向性
有些皮紋的紋線特征有明顯的方向性,如圖2示,可以看出這種皮紋紋線明顯的脈絡走向。有些規則單元特征的皮紋就沒有方向性,如圖3示。汽車用皮革的皮紋沒有方向性的較少。
層次性
皮革上的花紋基本都是立體皮紋,立體皮紋具有層次性,在微觀上表現為皮紋在深度方向上由2~5個不同深度數值的層組成;在宏觀上表現為皮革表面的粒面飽滿圓潤,層次豐富起伏,特征過渡自然,給人的視覺沖擊比較柔和,可借助50倍數的放大鏡來察看層次。下圖即為典型的多層次皮紋。
皮紋的塊狀特征和層次感
皮紋的脈絡方向
皮紋的規則單元
1.2皮紋按大小來分可分為以下三種:
粗皮紋
是真實世界已有皮紋仿真演化而來,紋路接近真實紋理,比較細膩,有層次感,可以提高整車內飾檔次,一般紋理深度在80~150um之間。粗皮紋一般用作汽車內飾的主皮紋,有很強的整體協調感,需要整車內飾統合設計考慮。
細皮紋
是一種精致細膩的紋路,類似砂石表面的狀態,加工工藝也很多,主要有火花紋,噴沙紋等,細皮紋一般是單層次皮紋,紋理深度在0~80um之間。細皮紋可以單獨局部裝飾也可和多種其他紋路進行搭配。
幾何皮紋
呈現幾何規則的紋理,在汽車上主要體現科技、力量、潮流等概念,一般紋理深度在80~150um之間。幾何紋有極強的方向性及規則性,大面積使用會大大提高其加工難度,價格也較高。
粗皮紋
細皮紋
幾何皮紋
2.皮紋的實現
普通皮紋/梨地紋咬花原理:
立體紋理的咬花原理:
3.塑料件設計規避要點
塑料件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與皮紋的質量、清晰度及成型難易息息相關。經借鑒行業設計經驗,針對兩種典型內飾注塑材料PP和ABS,皮紋深度對于塑料件的拔模角度要求分別不同:
零件的拔模角度與皮紋加工深度直接影響零件的脫模性能。
一般塑料件的拔模角度需定義在0.5°以上,但對于有皮紋的飾件,常規經驗是13μm深度的皮紋要求拔模角為1°,比如門護板本體選用110μm的皮紋腐蝕時,那么需要求前期設計的拔模角度約8°。
但理論值必需結合實際情況,有些面如果無法做出較大的斜度,這一塊區域的皮紋可相應采用做淺處理。根據成型條件、材料、零件壁厚和零件的直立高度等因素的不同,皮紋深度和拔模角度的比例會有所不同。如果拔模角度小而皮紋太深則可能造成零件脫模時出現卡滯或白化等不良現象。
常用紋路的深度范圍:
①細皮紋,皮紋深度為0一80μm;
②火花紋,皮紋深度為20一40μm,比同深度的細皮紋,更加細膩柔和;
③拉絲紋,皮紋深度為20一80μm;
④粗皮紋及幾何紋,皮紋深度為100一150μm。
一般來說,拔模角度與皮紋加工深度的關系見下表:
表1拔模角度與皮紋加工深度的關系
4.皮紋區域定義的基本原則
零部件的皮紋由主機廠設計部門正式公布,一般分布在可見區域,包括高可見區和低可見區,噴漆件和鍍鉻件除外。
同一種皮紋應用于不同形狀的物體效果不同,而零部件不同的曲面及搭接部分對皮紋的要求各異,所以我們期望在汽車造型設計階段即考慮內飾不同區域的皮紋布置和定義。
內飾設計中皮紋區域定義的基本原則如下:
1)儀表板、門護板、A柱護板等屬于高可見區,塑料件表面面積較大,這些視覺主要部位需要效果較好的皮紋。立體皮紋層次豐富、光澤柔和、裝飾效果較好,因此,這部分區域通常選擇立體多層次皮紋。
2)在一些較小的塑料件表面,如按鈕、旋鈕、小的電器功能操作面板等表面,因為面積小,不適宜風格相對較大的立體紋和普通皮紋,而比較適用風格較小的精細皮紋,通常使用磨砂紋,這樣使得整個件和皮紋看起來精致,協調。
3)在一些不常見面,如儲物盒內側面、眼鏡盒內側面、手套箱內側面、等等一些具有開合功能的內側面可以做普通皮紋以節約成本。
另外,在單個零件的皮紋腐蝕和有相互配合關系的零件皮紋腐蝕時,既要關注其美觀性也要保持皮紋的連續性,主要歸納如下幾點:
1)單個零件的皮紋腐蝕區域,一般都腐蝕到該零件以總成件出現的可視面為止,如圖4門護板總成,各單件的皮紋腐蝕均以在門護板總成的可視面為基準。
2)單個零件的R角,即零件的兩個相鄰面交接過渡且呈弧形的區域,皮紋需做到可視面往R角方向約2~4mm范圍內,保證在人的視覺范圍內看到的地方都經過蝕紋處理。如圖5示,儀表板右部檢修蓋板與周圍的件配合時,外露的部分即是R角的面。如果皮紋沒有做到R角,表面就會感覺皮紋中斷,影響美觀。
3)同一零件有兩種皮紋的交接區域:
如門護板本體,同一零件上不同區域定義了兩種皮紋,兩者的交接區域皮紋腐蝕尤其要保證兩種皮紋的平緩過渡,通常是對R角要做相應的處理,比如說過R角稍淺或是在離接縫2-3mm的地方開始變淺。
皮紋制作原理:
本工藝采用抗蝕轉印油墨,在貼花紙上絲網印制裝飾紋,用貼膜法把裝飾紋油墨轉印到模具上,經干燥修整后,進行化學腐蝕,便在模具上制得凹凸型裝飾紋。
工藝流程:
底圖制作→照相制版→制絲網版→油墨調配→貼花紙印裝飾紋→油墨干燥→模具前處理→貼花轉印→干燥→修整→腐蝕→檢驗→清理、防銹。
2 裝飾紋模具的工序
2.1底圖制作
裝飾紋底圖除電腦或手工繪制外,多數選用塑料樣件和人造革上的裝飾紋。
塑料樣件應選取花紋清晰、均勻、平整的表面,先噴一層黑色自干漆,晾干后,用200目以上的白粉(碳酸鈣)涂抹,填平紋路,再輕輕抹去突出面的白粉,使其露出黑色,直至版面花紋清晰,黑白分明,底圖便告完成。
如選用人造革裝飾紋,可將人造革攤平釘緊在木板上,按上述要求同樣加工,最好選用黑色人造革,可省去噴漆。
2.2照相制版
采用CR或SO軟片,1:1對底圖進行拍攝。照相底片大小以100mm×200mm左右為宜,便于制絲網版和貼花轉印。
2.3制絲網版
用200~300目黃色滌綸絲絹,0.02mm厚的藍色感光膜,鋁質框架和照相底片,按制造印刷線路絲網版的方法制造。
2.4油墨調配
選取優質固體瀝青500g,裝入清潔無銹鐵罐,加煤油300ml,放在可調溫電爐上熬煉1~2h,控制微沸狀態,適當攪拌,煉至適合絲網印刷的稠度,以冷卻至室溫為軟凍狀,表面又不結皮不起皺為佳,此為瀝青油墨。
瀝青油墨和2711—4油墨(天津油墨廠產品),按重量比1:1混合,再加入牡丹牌No78燥油,用量為混合油墨重量的2%~5%,用油墨刀調勻,便制得抗蝕轉印油墨。
2.5貼花紙印裝飾紋
用WPS400型絲網印刷機,裝上絲網版,橡膠刮板放上適量抗蝕轉印油墨,先用廢藍圖紙反面試印,用力要均勻,輕重要適度,不要回墨,直至印出均勻清晰的裝飾紋,再用貼花紙印制。
貼花紙印前應裁成適當大小,用干凈橡皮刮板刮平。印制過程中如發生油墨堵塞網孔,圖紋不清晰,說明油墨過干,可加適量煤油調??;
如果印制的裝飾紋易模糊,說明油墨中煤油過量,可將油墨放在玻璃板上,用油墨刀反復調合,揮發部份煤油再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