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激光與材料的相互作用機理,建立3D打印過程中零部件性能與精度的控制方法,形成材料、工藝、裝備一體化的成套技術體系,解決大型復雜高性能零部件的快速整體成形制造。其選擇性激光熔化技術(SLM)可成形任意復雜結構和接近100%致密度的金屬零件或模具,材料利用率超過90%,已在航空航天、汽車、精密鑄造等領域得到了應用。
2005年,華中科技大學魯中良等基于國內對注塑模、直線冷卻水道設計的研究成果及國外對注塑模隨形冷卻水道的建立規則,提出了基于注塑模與注塑件均勻冷卻的設計方法。根據該設計方法制造出電池盒注塑模,相對于直線冷卻水道而言,采用帶有隨形冷卻水道的注塑模成型電池盒注塑件,其成型周期減少約20%,變形減少約10%。2007年,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等提出了基于離散/聚集模型的隨形冷卻水道的設計方法,建立了截面為圓形、橢圓形、半橢圓形、U形的冷卻水道的傳熱模型,并使用SLS成功制造了香盒模具,模具如圖3所示,其冷卻水道設計思路示意圖如圖4所示。
3D打印技術在廣東模具行業中的應用現狀
總體說來,國內在3D打印模具制造方面的應用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3D打印技術給模具制造帶來的改變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對像廣東這樣的模具大省來說,3D打印技術引入到模具設計和制造中來是一種趨勢,無論是對于前期的產品設計、制作樣板,還是成型制造隨形冷卻水路模具等應用。對于模具企業來說,雖然不具備3D打印設備的研發能力,但占據著模具市場資源這一大優勢,可以為推廣3D打印技術在模具中的應用提供極大的便利。
例如,3D打印對東莞傳統制造業帶來巨大沖擊。隨著3D打印市場化步伐加快,預計到2020年,東莞八大支柱產業中大部分都會受到沖擊。當然,這既是一種沖擊,也是一種機會。作為東莞傳統產業的模具行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很多企業已經感受到3D打印可能帶來的沖擊,就會主動尋求機會,去利用3D打印技術研發新產品、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同時再結合企業需求,去研發或者改進3D打印機、研發3D打印材料等等。這是從傳統產業往智慧產業發展的過程。3D打印技術也將衍生出一些新的產業,如,專門從事3D打印產品設計的創意公司、3D打印材料供應公司、3D打印應用超市等。
目前,在東莞,已經有二三十家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使用3D打印技術,模具企業是應用3D打印技術最多的行業,模具企業應用3D打印技術,主要集中在樣品的生產上。樣品生產出來之后,對產品的結構、外觀以及功能進行測試,合格的才制作模具,然后進行大規模生產。將3D打印作為輔助生產的工具,主要應用在研發階段。
使用3D打印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大大縮短生產周期、節約生產成本。比如,一副模具的隨形水道的加工,采用傳統的制造技術,難度很大,還要經過至少5個人的手,大約12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有時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但利用3D打印技術,73小時就可以完成,這樣就能夠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在發展中搶得先機。同時,也應該理性地認識到,3D打印技術是無法取代傳統的模具制造技術的,兩者是相互補充的。
此外,2013年4月在"中國模具制造名鎮"、"廣東省模具制造專業鎮"的東莞橫瀝鎮,在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內組建了橫瀝鎮模具產業3D打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希望在該平臺的推動下,借助3D打印技術,進一步提升橫瀝鎮及周邊地區模具制造相關企業的市場快速應變能力、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從而促進產業集聚,打造產業特色,助力模具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模具產業實現新一輪增長。